记者走基层|玫瑰“链”三产 村民日子甜
记者走基层|玫瑰“链”三产 村民日子甜
记者走基层|玫瑰“链”三产 村民日子甜6月9日7时许,河北省迁安市夏官营镇夏官营村芳华玫瑰园(méiguīyuán)里,朵朵玫瑰花或粉如霞、或红似火,芳香四溢。花丛(huācóng)中,花农们灵巧的双手在(zài)枝叶间飞舞,不多时手中的竹篮就装满了鲜玫瑰花。
6月9日,在迁安市夏官营(guānyíng)镇夏官营村芳华玫瑰园加工车间里,花农们在晾晒玫瑰花。 河北日报(rìbào)记者 师源摄
“现在正是玫瑰花采摘期,一天能收50公斤左右,通过晾晒等工序(gōngxù)制成的花茶,最远(zuìyuǎn)能卖到(dào)四川、福建等地。”芳华玫瑰园负责人方华说。
从菜农、粮农转型为花农,方华看中的是玫瑰(méiguī)种植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“可(kě)食用(kěshíyòng)玫瑰属于多年生植物,一次种植可维持18年,花期长、开花多。按(àn)花茶(huāchá)产品计算,每亩可产出近50公斤,每公斤售价300元,亩均收益1.5万元。”方华说,夏官营村地势平坦、光照充足,十分(shífēn)适合玫瑰种植。2016年,她利用村里近6亩闲置地,进行玫瑰种植。
穿过(chuānguò)花田,走进玫瑰园加工车间,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忙碌景象。
阳光房内,整齐排列的(de)晒盘上,成千上万的花骨朵儿正在享受“日光浴”,员工们熟练地分拣、晾晒;烘焙坊里(lǐ),金黄的玫瑰饼新鲜出炉(xīnxiānchūlú),表皮层层酥脆,浓郁的香气弥漫整个车间……
“玫瑰全身都(dōu)是宝,用处可多了!”方华笑着说。
多年来,芳华玫瑰园与(yǔ)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深度合作,破解玫瑰品种单一、花期短的难题,建立种质资源库,选育出三季开花的优质品种,并研发“鲜花预冷(yùlěng)—真空冻干”保鲜(bǎoxiān)技术,将玫瑰鲜花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30天,为后续深加工(shēnjiāgōng)打牢基础。
玫瑰茶、玫瑰酱、玫瑰饼……如今(rújīn),新鲜的玫瑰花经过加工,可变身为十余种产品,附加值提升(tíshēng)近10倍,芳华(fānghuá)玫瑰园规模也从不到6亩扩大到30余亩。
“今年,我们还尝试打造景观园区,让文旅融合为玫瑰经济注入全新活力。”方华说,端午假期,玫瑰园每天吸引百余名游客前来采摘(cǎizhāi)、赏花,体验自制玫瑰花饼的乐趣(lèqù)。“游客多了,连带着附近(fùjìn)的农家饭(nóngjiāfàn)庄也天天满员。”方华说。
“一产接二产连三产”的模式让玫瑰花身价倍增的同时,也带火村民的日子。“我一天收入上百元(bǎiyuán),而且工作时间灵活,啥都不耽误。”60岁的夏(xià)官营村村民翟玉英笑着说,她在(zài)这里已经工作5年,除草、摘花、剪枝等管护(guǎnhù)技术样样在行。如今,在玫瑰园内,像翟玉英这样的“银发工人”有十余位,他们都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(zēngshōu)。
走进村民王花兰的家,她正在收拾自家(zìjiā)小院。院内,近10株玫瑰迎风摇曳,阵阵花香(huāxiāng)扑面而来。
“村里给花苗,公司帮指导,玫瑰花养成还能卖(mài)给玫瑰园,真是香了庭院,甜了心里。”王花兰(wánghuālán)笑着说。
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,产业兴旺是关键。”夏(xià)官营村党支部书记翟明告诉记者,今年(jīnnián),村里给村民发放了1000株(zhū)玫瑰苗,动员村民在房前屋后进行种植,发展庭院经济,并联合芳华玫瑰园(méiguīyuán),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(xiāoshòu)服务,发展“美丽经济”,建设和美乡村。(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 见习记者 安洋)
关注河北新闻网,了解河北最新(zuìxīn)新闻。
6月9日7时许,河北省迁安市夏官营镇夏官营村芳华玫瑰园(méiguīyuán)里,朵朵玫瑰花或粉如霞、或红似火,芳香四溢。花丛(huācóng)中,花农们灵巧的双手在(zài)枝叶间飞舞,不多时手中的竹篮就装满了鲜玫瑰花。
6月9日,在迁安市夏官营(guānyíng)镇夏官营村芳华玫瑰园加工车间里,花农们在晾晒玫瑰花。 河北日报(rìbào)记者 师源摄
“现在正是玫瑰花采摘期,一天能收50公斤左右,通过晾晒等工序(gōngxù)制成的花茶,最远(zuìyuǎn)能卖到(dào)四川、福建等地。”芳华玫瑰园负责人方华说。
从菜农、粮农转型为花农,方华看中的是玫瑰(méiguī)种植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“可(kě)食用(kěshíyòng)玫瑰属于多年生植物,一次种植可维持18年,花期长、开花多。按(àn)花茶(huāchá)产品计算,每亩可产出近50公斤,每公斤售价300元,亩均收益1.5万元。”方华说,夏官营村地势平坦、光照充足,十分(shífēn)适合玫瑰种植。2016年,她利用村里近6亩闲置地,进行玫瑰种植。
穿过(chuānguò)花田,走进玫瑰园加工车间,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忙碌景象。
阳光房内,整齐排列的(de)晒盘上,成千上万的花骨朵儿正在享受“日光浴”,员工们熟练地分拣、晾晒;烘焙坊里(lǐ),金黄的玫瑰饼新鲜出炉(xīnxiānchūlú),表皮层层酥脆,浓郁的香气弥漫整个车间……
“玫瑰全身都(dōu)是宝,用处可多了!”方华笑着说。
多年来,芳华玫瑰园与(yǔ)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深度合作,破解玫瑰品种单一、花期短的难题,建立种质资源库,选育出三季开花的优质品种,并研发“鲜花预冷(yùlěng)—真空冻干”保鲜(bǎoxiān)技术,将玫瑰鲜花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30天,为后续深加工(shēnjiāgōng)打牢基础。
玫瑰茶、玫瑰酱、玫瑰饼……如今(rújīn),新鲜的玫瑰花经过加工,可变身为十余种产品,附加值提升(tíshēng)近10倍,芳华(fānghuá)玫瑰园规模也从不到6亩扩大到30余亩。
“今年,我们还尝试打造景观园区,让文旅融合为玫瑰经济注入全新活力。”方华说,端午假期,玫瑰园每天吸引百余名游客前来采摘(cǎizhāi)、赏花,体验自制玫瑰花饼的乐趣(lèqù)。“游客多了,连带着附近(fùjìn)的农家饭(nóngjiāfàn)庄也天天满员。”方华说。
“一产接二产连三产”的模式让玫瑰花身价倍增的同时,也带火村民的日子。“我一天收入上百元(bǎiyuán),而且工作时间灵活,啥都不耽误。”60岁的夏(xià)官营村村民翟玉英笑着说,她在(zài)这里已经工作5年,除草、摘花、剪枝等管护(guǎnhù)技术样样在行。如今,在玫瑰园内,像翟玉英这样的“银发工人”有十余位,他们都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(zēngshōu)。
走进村民王花兰的家,她正在收拾自家(zìjiā)小院。院内,近10株玫瑰迎风摇曳,阵阵花香(huāxiāng)扑面而来。
“村里给花苗,公司帮指导,玫瑰花养成还能卖(mài)给玫瑰园,真是香了庭院,甜了心里。”王花兰(wánghuālán)笑着说。
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,产业兴旺是关键。”夏(xià)官营村党支部书记翟明告诉记者,今年(jīnnián),村里给村民发放了1000株(zhū)玫瑰苗,动员村民在房前屋后进行种植,发展庭院经济,并联合芳华玫瑰园(méiguīyuán),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(xiāoshòu)服务,发展“美丽经济”,建设和美乡村。(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 见习记者 安洋)
关注河北新闻网,了解河北最新(zuìxīn)新闻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